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我们常说的“三长两短”究竟是什么意思?

日期:2024-12-04 09:29:16
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,我们对于许多不太好的事,都喜欢用一种比较隐晦的话语暗示。这不是迷信,而是一种语言艺术,出于某种考虑,我们不想或者不愿意用直白的话语说出那些不好的事来。

只要是成年人,都明白一个道理,每个人最终都是会死的,没有谁可以逃脱这个结局,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老儿,倾尽全国之力以求不死,最终也只能化为一抔黄土。咱们中国人虽然把这些事早已经看得特别通透,但终究还是会忌讳这些东西,所以哪怕就是同一个死字,不同的人、不同的身份、不同的年龄,也有不同的说法。许多事都喜欢用暗示的语言说。语言,本就是交流的工具,只要说者明白,听者清楚就行了。

  比如三长两短一词,其实就是暗指死亡或意外事故的代称。关于三长两短的来源,有下面几种说法。

第一种说法,指的是棺材的几块木板。棺材是由六块木板拼凑起来的,棺盖、棺底,被寓意为天和地;左右两片木板被寓意为日和月;以上这四片木板都是长木板。不过,棺材盖不算,因为只要不下葬,棺材盖是不能彻底盖上的。即使盖着,也不能盖死,属于虚掩着。这就成了三块长木板,即三长。

棺材前后还有两块木板,分别称为彩头、彩尾,是两块短木板。这样就形成了三长两短。

第二种说法,是指古代的五把剑。据说古代铸剑大师欧冶子铸了五把剑,有湛卢、纯钧、鱼肠、巨阙、胜邪,都是世间神剑。胜邪、鱼肠是两把短剑,湛卢、纯钧、巨阙是三把长剑,任何人碰上这五把剑,都有性命之忧。当然,这肯定是一种江湖说法。总不能普通人只要看见这五把剑就会死。如果那样的话,还有没有天理了?所以后世的人把这种可能危及人生命的风险称为三长两短。

第三种说法,是指烧香。三长,是指三炷香;两短,是指两支蜡烛。无论是三炷香,还是两支蜡烛,这些东西活人都不能用,需要用到的,都是已经死去的人。三炷香、两支蜡烛都是灵前需要用到的。

第四种说法,是指《礼记》中记载的:“棺束,缩二,衡三;衽,每束一。”古代棺木不用钉子,在入殓的时候,要用皮条把棺底和棺盖捆在一起,横的要捆三道,竖的捆两道,就算是把逝者装殓了。

当然了,以木板做成的棺材是一种统称。其实,人和人是不一样的,因为穷富不同,所处社会地位不同,生前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同,死后装殓的材料也不尽相同。也就是说,同样是三长两短,不同的人,也有不同的境遇。

比如古代的帝王将相,他们有的死后用檀木、楠木等上等耐腐蚀木材,还有的用铜棺、银棺、金棺、玉棺装殓,不一而足。除了棺,还有椁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棺、外棺。除了高等级极品棺椁,还会有数不清的随葬品、陪葬品,豪华大墓。早先的时候,君王去世,要由活人殉葬。比如战国七雄中的秦国,就用了很多活人殉葬。秦武公死后,殉葬人数有77人,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后,殉葬人数是177人------直到秦献公执政,才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。

很多皇帝,从他登基那天开始,就开始修建他们自己的豪华大墓,秦始皇陵、慈禧太后墓、唐宗宋祖大墓等,都是保存下来的豪华大墓。

对于穷人来说,不仅活着的时候三长两短机会多,死了以后也同样没有太好的讲究。一般来说,无非是弄一口普通木料的薄皮棺材,随意走一下应有的仪式,埋葬了,也就结束了一生。像朱元璋小时候,家徒四壁,穷得什么都没有,父母兄弟死了,哪有棺材装殓,随意把死者尸身包裹一下也是奢望。可怜啊,最后连一块埋葬的墓地都没有,别人施好心借给他一块地,才算安葬了死者。否则,只能暴尸荒野了。

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后,我觉得心里还是不踏实,就又专门咨询了村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文化人。这位老人告诉我,按照他的理解,三长两短有以下几个意思。

一,就是棺材板有三块长木板,两块短木板。棺材板是有固定尺寸的,长木板六尺五寸,宽二尺,高二尺三寸。这些尺寸都是指棺材内部尺寸。

二,棺材在下葬的时候,要由八个人拉着绳子从地面往事先挖好的墓穴里放。这就要求下葬的时候,要用三根长绳子,两根短绳子。棺材上横着拴三根绳子,竖着拴两根绳子。如果没有这三根长绳子两根短绳子,是很难把一个装殓了死人的棺材平稳地放进墓穴里的。这也是对三长两短的一种解释。

三,平常人们说三长两短,一般都是指的意外事故。一般是长辈对于出远门的晚辈的谆谆告诫,希望他们出门在外,平安无事。让他们尽量避免出现三长两短的事。这里的三长两短,是指不好的事,并不是专指死亡。比如说遇到交通事故、火灾、水灾、打架斗殴,都属于三长两短的事。对于不太听话的晚辈,长辈们往往把万一和三长两短并列起来一起说:“你咋这么不听话呢?你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,我可怎么活呀?”

这位老人最后解释说:“所谓三长两短,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。我们中国人受儒家中庸思想熏陶多年,讲究说话技巧,不说过头的话,特别是长辈教育晚辈,常常用比较委婉的语调,表达一些意义比较深刻的东西。假如长辈在晚辈们出远门的时候,说出一些很恶毒的话,比如说,你出门离车远一点,小心被压死。看见有火灾,离火远一点,不要被烧死。有时候会一语成谶,那显然就是适得其反了。因此,大家都愿意用一些比较隐晦、婉转的语言,暗示告诫晚辈们,这就出现了三长两短这样的语境。其实三长两短并不完全只是寓意死亡,而大多数情况下,是指不安全因素。无非是告诉出门的人,一切小心谨慎,注意安全。”